【拟话本词语意思】“拟话本”是古代中国文学中一种重要的叙事文体,主要流行于宋元时期。它以白话语言为主,内容多为市井生活、历史故事或神怪传说,具有较强的民间色彩和通俗性。在阅读“拟话本”作品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特定的词语,这些词语不仅反映了当时的语言风格,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对“拟话本”中常见词语的总结与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文体的语言特色。
一、拟话本词语总结
词语 | 含义 | 示例 |
拟话本 | 仿照话本形式创作的短篇小说,多用白话写成,内容贴近现实生活 |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等 |
话本 | 宋元时期说书人讲演故事的底本,语言通俗,结构完整 |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
白话 | 汉语中接近口语的书面表达方式,区别于文言文 |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说话人 | 古代说书艺人,负责讲述故事 | “话说天下英雄,尽在其中” |
起承转合 | 文章结构的一种说法,指故事开始、发展、转折、结尾 | 故事常以此结构展开 |
套话 | 话本中常用的固定句式或套语,用于开头或结尾 | “话说……”“正是……” |
驳落 | 纠正错误或反驳对方的观点 | “此言驳落,不足为信” |
作福 | 行善积德,祈求福报 | “此人作福无数,终得善果” |
有缘 | 有缘分,因缘际会 | “二人有缘,终成眷属” |
惊惶 | 惊慌害怕 | “忽闻雷声大作,众人惊惶失措” |
二、总结
“拟话本”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风格独特,多采用白话叙述,便于传播和接受。文中所列词语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语言习惯,也反映出民间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拟话本”的内容与艺术价值。
通过表格的形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词语的来源、含义及使用场景,从而提升对这一文体的阅读能力和文化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