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征博引是什么意思】“旁征博引”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论述或写作中广泛引用各种资料、典故、名言等来支持观点,使内容更加丰富、有说服力。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引用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出作者的知识储备和论证能力。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旁征博引 | 指在论证或表达时,广泛地引用各种资料、典故、文献等,以增强论点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该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其文辞博辩,旁征博引。”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如论文、演讲、评论等。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叙述性文字中。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引经据典、旁采博引、引古证今 |
反义词 | 无凭无据、空穴来风、信口开河 |
四、使用场景示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学术论文 | 在分析历史事件时,作者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史料,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
演讲发言 | 他在演讲中旁征博引,不仅引用经典,还结合现实案例,令听众深受启发。 |
新闻评论 | 评论员在文章中旁征博引,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观点鲜明,逻辑严密。 |
五、总结
“旁征博引”是一种高水准的表达方式,它要求作者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合理引用各类资料,可以有效提升内容的深度和说服力。在写作或演讲中,适当使用这一成语,不仅能展示个人素养,也能让观点更具权威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扩展阅读,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或相关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