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继晷什么意思】“焚膏继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勤奋学习或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刻苦钻研的精神,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激励意义。
一、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焚膏继晷
拼音:fén gāo jì guǐ
出处:出自唐代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字面意思:点燃灯烛来延续日光,比喻夜以继日地用功学习或工作。
引申义:形容人非常勤奋,不辞辛劳,持续努力。
二、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
情感色彩 | 褒义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学习、工作、科研等需要长时间专注的领域 |
近义词 |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孜孜不倦 |
反义词 | 玩物丧志、得过且过、懒惰懈怠 |
三、使用示例
1. 他为了准备考试,焚膏继晷,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2. 在科研工作中,许多科学家都是焚膏继晷,才取得了重大突破。
3. 老师鼓励我们,要像古人那样焚膏继晷,才能有所成就。
四、文化背景
“焚膏继晷”最早出现在韩愈的文章中,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在古代,读书人常常点灯夜读,以延长学习时间,这种精神被后人称为“焚膏继晷”,成为勤奋好学的象征。
五、总结
“焚膏继晷”是一个寓意深刻、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强调了持之以恒、勤勉不懈的精神。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
通过了解“焚膏继晷”的含义与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奋斗精神,并将其应用到现代生活之中,激励自己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