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矜惩创的意思是什么】“哀矜惩创”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尚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而无怨于百姓。哀矜勿喜,慎厥终,惟其始。”其中“哀矜”意为怜悯、同情,“惩创”意为惩罚、惩戒。合起来,“哀矜惩创”指的是在施以惩罚时,应怀有怜悯之心,避免过度严厉,做到宽严相济。
一、成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哀 | 怜悯、同情 | 《尚书》 |
矜 | 惊叹、怜惜 | 《尚书》 |
惩 | 惩罚、惩戒 | 《尚书》 |
创 | 创伤、伤害 | 《尚书》 |
整体含义:
在执行惩罚时,应保持仁慈和怜悯之心,避免过于苛刻,做到既维护法纪,又体现人道关怀。
二、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法律判决 | 在司法过程中,法官需兼顾公正与仁慈,体现“哀矜惩创”的精神。 |
教育管理 | 老师在处理学生错误时,应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体现关怀。 |
领导管理 | 领导者在管理下属时,应既有制度约束,又有情感关怀。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宽严相济、恩威并施、仁政爱民 |
反义词 | 严刑峻法、铁血手段、冷酷无情 |
四、总结
“哀矜惩创”强调的是在实施惩戒时,应怀有怜悯之心,注重方式与效果的平衡,既不能放纵,也不能过度。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仁政”理念,也对现代社会治理、教育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合理运用“哀矜惩创”,可以更好地实现公平与温情的统一,促进社会和谐与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