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暴十寒出自何处】“一暴十寒”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学习或做事不能坚持,时而努力、时而懈怠。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中。
一、成语“一暴十寒”的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孟子·告子上》。原文如下:
>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有一种很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只有一天晒太阳,接下来的十天都让它处在寒冷中,也没有能生长出来的。
孟子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强调持之以恒的必要性。如果学习时断时续,就很难取得成功。
二、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一暴十寒 |
出处 | 《孟子·告子上》 |
原文 |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含义 | 比喻学习或做事不能坚持,时而努力、时而懈怠。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学习态度不专一、缺乏恒心的人。 |
现代意义 | 强调持续努力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 |
三、延伸理解
“一暴十寒”不仅是对学习态度的批评,也适用于工作、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它提醒我们,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若只是偶尔付出一点努力,却长期松懈,最终难以取得成果。
在现代社会,面对信息爆炸和快节奏的生活,很多人容易陷入“一暴十寒”的状态。因此,学会自律、保持专注,是提升自我、实现目标的关键。
通过了解“一暴十寒”的出处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培养一种更加稳定和持久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