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东隅失之桑榆意思】“得之东隅,失之桑榆”是一句出自《后汉书·冯异传》的成语,意思是:在某个地方得到了好处或成功,但在另一个地方却失去了利益或遭遇了失败。这句话常用来形容虽然在某一方面有所收获,但另一方面却付出了代价。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得之东隅,失之桑榆 |
出处 | 《后汉书·冯异传》 |
字面意思 | 在东方得到,却在桑榆(西方)失去 |
引申义 | 虽有得,亦有失;得失并存 |
使用场景 | 用于描述事物的得与失、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 |
二、成语背景
“得之东隅,失之桑榆”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冯异传》中,原文为:“人若无志,何异于禽兽?然则得之东隅,失之桑榆,其事虽殊,其理一也。”这里的“东隅”指的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开始或希望;“桑榆”则是指太阳落下的地方,象征着结束或遗憾。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即使在开始时获得了成功,也可能在后来的阶段失去一切。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描述 | 成语使用 |
商业投资 | 某公司投资一个新项目获得丰厚利润,但因管理不善导致其他业务亏损 | 得之东隅,失之桑榆 |
学习生活 | 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但因为过度放松导致后续学习退步 | 得之东隅,失之桑榆 |
政治斗争 | 某官员在一次政策改革中获得支持,但因立场问题遭到打压 | 得之东隅,失之桑榆 |
四、延伸理解
这句成语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可能带来的后果。它强调的是“平衡”的重要性——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潜在的风险。同时,它也表达了人生中的不确定性,有时候看似成功,可能隐藏着失败的种子。
五、总结
“得之东隅,失之桑榆”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概括。它告诉我们:得与失往往相伴而行,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在得失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因一时的成功而忽视未来的风险。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得之东隅,失之桑榆 |
含义 | 在一处获得,在另一处失去 |
出处 | 《后汉书·冯异传》 |
延伸意义 | 得失并存,需全面权衡 |
使用场景 | 商业、学习、政治等 |
提醒 | 不可只看眼前利益,应关注长远影响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得之东隅,失之桑榆”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