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阳楼全诗阅读】唐代诗人杜甫的《登岳阳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展现了诗人面对壮阔山河时的深沉情感与人生感慨。这首诗不仅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也体现了杜甫“诗史”风格中对现实的关注与对人生的思考。
一、诗歌原文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
《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所作,当时他漂泊西南,生活困顿,身体多病。登上岳阳楼后,他遥望洞庭湖,感叹自然之壮丽,同时又触景生情,抒发了对国家动荡、亲友离散的忧思。
全诗分为四联:
- 首联:写自己久闻洞庭之名,今日终于登楼远眺。
- 颔联:描绘洞庭湖的广阔与天地之间的壮丽景象。
- 颈联:表达个人处境的凄凉与孤独。
- 尾联:由景入情,写出对国家战乱的忧虑和自身命运的无奈。
三、诗歌赏析
部分 | 内容 | 赏析 |
首联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以“昔闻”与“今上”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洞庭湖的向往已久,如今终于实现。 |
颔联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描绘洞庭湖的浩瀚与天地相连的壮阔景象,气势恢宏。 |
颈联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表达诗人孤独无依、年老体衰的境遇,情感沉郁。 |
尾联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由景及情,表达了对国家战乱的担忧与个人命运的悲叹。 |
四、艺术特色
1. 意境开阔:通过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展现诗人胸襟的宏大。
2. 情感真挚:诗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伤。
3. 语言凝练:用词简练却意蕴丰富,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
五、总结
《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之一,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诗中融合了壮阔的自然描写与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深厚功力与人文关怀。这首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了解杜甫思想与时代背景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