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高采烈意思解释】“兴高采烈”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情绪高涨、非常高兴的样子。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也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用来表达人物的喜悦心情。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兴高采烈 |
拼音 | xìng gāo cǎi liè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其言如是,其心如是,可谓兴高采烈矣。” |
含义 | 形容人情绪高昂、兴致极高的样子,多用于描述人非常高兴、兴奋的状态。 |
用法 | 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常用于描写人的表情、行为等。 |
近义词 | 欣喜若狂、喜气洋洋、欢天喜地 |
反义词 | 垂头丧气、闷闷不乐、愁眉苦脸 |
二、详细解释
“兴高采烈”中的“兴”指兴致,“高”表示程度深;“采”指神采,“烈”表示强烈。合起来就是“兴致高昂、神采飞扬”的意思。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在某种事情上感到非常开心、满足,比如得到了好消息、完成了某项任务、参加了一个有趣的活动等。
例如:
- 他今天考了第一名,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父母。
- 节日里,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着烟花,气氛十分热闹。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适用于人的情绪状态,不适用于事物本身。
2. 情感色彩:属于褒义词,带有积极正面的情感。
3. 语境搭配:常与“地”连用,构成“兴高采烈地……”,如“兴高采烈地庆祝”。
四、结语
“兴高采烈”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成语,能够准确传达出人们在喜悦时的精神状态。在写作和口语中恰当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表达更加丰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