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范围】“扫黑除恶”是近年来我国开展的一项重要社会治理行动,旨在打击黑恶势力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共安全。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专项行动的范围与内容,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扫黑除恶的主要范围
“扫黑除恶”并非仅指打击单纯的“黑社会”组织,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黑恶势力犯罪活动。其主要范围包括:
1. 农村地区:针对村霸、宗族恶势力、非法垄断土地资源等行为。
2. 城市社区:打击以暴力手段控制小区物业、欺压居民的黑恶势力。
3. 工程建设领域:整治强揽工程、恶意竞标、非法占地等行为。
4. 金融行业:打击非法放贷、高利贷、套路贷等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5. 市场经营: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
6. 网络空间:整治利用网络实施诈骗、敲诈勒索、散布谣言等新型犯罪行为。
7. 司法领域:打击“保护伞”现象,防止公职人员与黑恶势力勾结。
二、扫黑除恶的重点对象
类型 | 具体表现 |
黑社会性质组织 | 长期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形成一定规模和组织结构 |
恶势力犯罪集团 | 以暴力、威胁为手段,多次实施犯罪活动 |
“村霸”、“街霸” | 在基层社会中横行霸道,欺压群众 |
非法放贷、套路贷 | 利用高利贷、虚假合同等手段侵害他人权益 |
暴力催收、非法拘禁 | 通过暴力手段追讨债务,侵犯他人人身自由 |
网络黑恶势力 | 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诈骗、洗钱、传播违法信息等 |
三、扫黑除恶的实施方式
1. 广泛发动群众举报:鼓励群众提供线索,设立举报渠道,保障举报人安全。
2. 多部门联合执法:公安、法院、检察院、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协同作战。
3. 强化法律震慑:依法严惩黑恶势力,形成高压态势。
4. 加强基层治理:提升基层组织能力,防止黑恶势力渗透基层政权。
5. 深化源头治理:从制度层面堵塞漏洞,减少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四、扫黑除恶的意义
扫黑除恶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通过持续打击黑恶势力,能够有效净化社会环境,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
总结:
“扫黑除恶”的范围广泛,涉及多个领域和群体。通过系统性打击和综合治理,能够有效遏制黑恶势力的蔓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