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利兮骓不逝】“时不利兮骓不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垓下歌》。这句诗表达了项羽在四面楚歌、兵败如山之际,面对天时不利、战马不再奔驰的无奈与悲壮。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历史情绪的凝结,反映了古代英雄在命运面前的挣扎与不甘。
一、原文解析
“时不利兮骓不逝”直译为:“时运不济啊,乌骓马也不再奔驰。”
- “时不利”:指天时不利,即当时的局势对项羽极为不利,楚军被汉军包围,四面受敌。
- “骓不逝”:骓是项羽的坐骑乌骓马,这里用“不逝”形容马儿不再奔跑,象征着项羽力量的衰竭与失败的临近。
这句话简洁有力,情感深沉,体现了项羽在绝境中的悲凉心境。
二、历史背景
项羽是秦末著名的军事将领,曾一度称霸天下,但在与刘邦的楚汉战争中逐渐失利。垓下之战是其人生最后的战役,也是他失败的起点。
- 时间:公元前202年
- 地点:垓下(今安徽灵璧)
- 结果: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边,楚汉战争结束,刘邦建立汉朝。
三、文化意义
“时不利兮骓不逝”不仅是项羽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成为了后世文人表达失意、感慨命运的常用语。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作者 | 项羽(据传) |
诗句含义 | 天时不利,战马不再奔驰,象征失败与无奈 |
历史背景 | 楚汉战争后期,项羽兵败垓下 |
文化影响 | 成为后世文学中表达悲壮、命运无常的典故 |
现代引用 | 常用于诗词、影视、文学作品中,表现英雄末路 |
四、总结
“时不利兮骓不逝”虽只一句,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它不仅是项羽个人悲剧的缩影,也反映了古代英雄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通过这一句诗,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以及人性在绝境中的真实反应。
在现代语境中,这句话依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提醒人们面对困境时需有勇气与智慧,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机遇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