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亲友如相问】“洛阳亲友如相问”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原句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坚定的情操。以下是对该诗句的总结分析,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相关内容。
一、诗句背景与含义总结
“洛阳亲友如相问”是整首诗中最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诗人王昌龄当时被贬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在送别好友辛渐时写下此诗。他通过“洛阳亲友如相问”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担心远方的亲友是否会询问他的近况;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通过这句话传达自己内心的清白与坚贞。
“洛阳”是当时的京城,象征着权力与地位;“亲友”则代表了诗人的人际关系与情感牵挂。“如相问”则是一种假设,暗示诗人虽身处异乡,但依然关心家乡和亲人的生活。
二、诗句的艺术特色
1. 意象鲜明:诗中“冰心”与“玉壶”形成强烈对比,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也象征了诗人高洁的品格。
2. 情感真挚:诗句虽简短,却蕴含深厚的情感,既有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也有对自身处境的坦然面对。
3. 语言凝练:全诗仅二十字,却意境深远,体现了唐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三、相关资料整理表
| 项目 | 内容 |
| 诗句出处 |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
| 原文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 作者 |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
| 创作背景 | 诗人被贬期间,送别好友辛渐所作 |
| 诗歌主题 | 离别之情、高洁情操、思乡情怀 |
| 艺术手法 | 借景抒情、象征手法、含蓄表达 |
| 诗句含义 | 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与自身清白的坚守 |
| 后世影响 | 成为表达忠诚与高洁的名句,常被引用 |
四、总结
“洛阳亲友如相问”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人格的体现。它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坚定,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亲情、友情和道德操守的重视。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思想内涵上,这句诗都值得我们深入品味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