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正不受镜文言文翻译】一、文章总结
《吕蒙正不受镜》是一则关于北宋名臣吕蒙正的文言小故事,出自《宋史·吕蒙正传》或相关笔记文献。该故事讲述的是吕蒙正担任宰相期间,有人送他一面镜子,寓意“明镜高悬”,希望他能公正执法、明察秋毫。但吕蒙正拒绝接受这面镜子,并以谦逊的态度回应,表现出其清廉自持、不慕虚荣的高尚品格。
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吕蒙正作为一位政治家的品德修养,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对廉洁自律的重视。通过这一事件,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士人追求“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二、文言文原文与白话翻译对照表
| 文言文原文 | 白话翻译 |
| 吕蒙正为相,有人献镜,曰:“此镜可照千里。” | 吕蒙正担任宰相时,有人赠送他一面镜子,说:“这面镜子可以照见千里之外。” |
| 蒙正曰:“吾心如明镜,何用此?” | 吕蒙正说:“我的心就像明镜一样,哪里还需要这面镜子呢?” |
| 乃却之。 | 于是他拒绝了这份礼物。 |
| 或问其故,曰:“受之,则彼将有求于我;不受,则彼无所冀。” | 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如果接受了,那他就可能对我有所请求;如果不接受,他就不会有非分之想。” |
三、内容解析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
- 吕蒙正的智慧:他并未直接否定对方的好意,而是从自身出发,强调“心如明镜”即可,体现出他对自我修养的高度自信。
- 政治家的清醒:他清楚地认识到,接受礼物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利益交换,因此选择拒绝。
- 清廉自律的典范:在权力高位上仍保持低调、不贪图虚名,是古代士大夫的理想形象之一。
四、结语
《吕蒙正不受镜》虽短,却蕴含深刻道理。它不仅是对吕蒙正个人品德的赞美,也是对后世官员的一种警示:身处高位,更应洁身自好,不为外物所动。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时,要坚守本心,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