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里面西陵峡部分的译文和原文】《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一部地理名著,内容丰富,记载了中国古代河流、山川、城邑等地理信息,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学价值。其中“西陵峡”部分,详细描述了长江三峡中西陵峡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以下是对《水经注》中西陵峡部分的原文与译文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
《水经注·江水》篇中,关于西陵峡的描写,主要集中在江水经过西陵峡时的地形地貌、水流状况以及沿岸的自然景观。文中不仅描绘了峡谷的险峻与壮丽,还提到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传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观察。
西陵峡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附近,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段,以其险峻的地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郦道元在文中通过对江水的描写,展现了西陵峡的自然之美与历史厚重感。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 原文(《水经注·江水》) | 译文 | 
|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其间,高山深壑,绝壁千丈,飞湍瀑流,争喧不息。” | 长江水向东流,经过西陵峡。这里高山深谷,绝壁高达千丈,飞溅的急流瀑布,争相轰鸣,不停歇。 | 
| “其下多怪石,或如蹲虎,或如立人,或如覆釜,或如悬钟。” | 下面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蹲伏的老虎,有的像站立的人,有的像倒扣的锅,有的像悬挂的钟。 | 
| “其水清激,回漩若转,虽冬夏无异。” | 江水清澈激荡,回旋翻滚,如同转动一般,即使冬天和夏天也是一样的景象。 |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在三峡七百里的范围内,两岸都是连绵的山峦,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层层叠叠的岩石和山峰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阳光和月亮。 | 
三、总结
《水经注》中关于西陵峡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与深刻理解。通过原文与译文的对比可以看出,郦道元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既保留了古文的韵味,又便于现代读者理解。
这种结合原文与译文的方式,有助于更全面地掌握《水经注》的内容,同时也为研究古代地理、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水经注》其他篇章或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可继续查阅相关文献或进行深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