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作者简介】法国文学史上,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家和散文家。他以精湛的叙事技巧、对人性深刻的洞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而闻名,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与欧·亨利、契诃夫齐名)。他的作品语言简洁、情节紧凑,常以日常生活为背景,揭示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矛盾。
莫泊桑作者简介()
莫泊桑出生于1850年8月5日,逝世于1893年7月6日,是19世纪法国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自幼生活在诺曼底地区,这一环境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莫泊桑早年曾参与普法战争,并在军中担任文书工作,这段经历让他对战争与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的文学创作始于1870年代末期,最初发表的作品多为诗歌和散文。直到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羊脂球》一举成名,奠定了其在文坛的地位。此后,他不断推出优秀作品,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生》等,均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莫泊桑的作品风格朴实自然,善于通过小人物的命运反映社会现实,同时兼具讽刺与同情。他的写作态度严谨,注重细节描写,强调“真实”的表现力。尽管他英年早逝,但其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莫泊桑作者简介(表格形式)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 | 居伊·德·莫泊桑 |
| 外文名 | Guy de Maupassant |
| 出生日期 | 1850年8月5日 |
| 逝世日期 | 1893年7月6日 |
| 国籍 | 法国 |
| 出生地 | 法国诺曼底地区 |
| 文学时期 | 19世纪中后期 |
| 主要体裁 | 短篇小说、散文 |
| 代表作品 | 《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生》 |
| 创作特点 | 语言简洁、情节紧凑、关注社会现实、善于刻画人性 |
| 文学地位 |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
| 个人经历 | 参与普法战争,曾任军中文书,早期创作诗歌与散文 |
莫泊桑虽未留下长篇巨著,但他以短篇小说的形式完成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剖析。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阅读与研究,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