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夜晚的多种雅称

2025-05-17 13:48:59

问题描述:

夜晚的多种雅称,跪求万能的知友,帮我看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7 13:48:59

夜幕降临,白昼的喧嚣渐渐隐去,大地披上了一层静谧的外衣。在汉语的丰富词汇中,夜晚有着许多别具韵味的雅称,这些称呼不仅承载了古人对自然与时间的细腻观察,更寄托了他们的情感与想象。

1. 黄昏

“黄昏”是夜晚的前奏,常用来形容夕阳西下、暮色四起的时刻。《楚辞·离骚》中有云:“日忽忽其将暮兮,岁亦莫其止。”这里的“暮”便是黄昏之意。黄昏之时,天地之间笼罩着柔和的金黄色光芒,给人一种温暖而略带惆怅的感觉。

2. 夜阑

“夜阑”意指深夜将近尽头,仿佛是夜晚即将走向尽头的一种诗意表达。杜甫曾写道:“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这一词语充满了孤寂与沉思,尤其适合描写那些在深夜独坐或徘徊的人们。

3. 暮霭

“暮霭”通常用来描绘傍晚时分弥漫于空气中的雾气,它为夜晚的到来增添了一份朦胧之美。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其中“白露横江”的意境与“暮霭”相得益彰,让人感受到夜晚来临前的那份神秘感。

4. 深宵

“深宵”专指深夜时分,给人一种幽深宁静的印象。“宵”本身就有夜晚的意思,“深”则强调了夜色的浓重与寂静。例如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里的“晚来风急”正是深夜的真实写照。

5. 月夕

“月夕”是一种充满浪漫气息的雅称,专指有明月相伴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洒落在大地上,让夜晚显得格外温柔。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便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开篇,将月光下的夜晚描绘得美轮美奂。

6. 长夜

“长夜”用来形容漫漫长夜,常常带有孤独和漫长的意味。《史记·刺客列传》中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句诗虽然描述的是壮士出征的情景,但其中的“长夜”却令人联想到漫长的等待与未知的命运。

7. 星夜

“星夜”顾名思义是指繁星点缀的夜晚。每当夜空晴朗,无数星辰闪烁,整个世界似乎都被点亮了。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里的“明月光”虽未提及星星,却同样勾勒出了一个美丽的星夜画面。

8. 更鼓

“更鼓”原本是古代报时的工具,后来逐渐演变为夜晚的代名词。每到深夜,更鼓响起,意味着一天的结束,同时也拉开了夜晚的序幕。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提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里的“晚来秋”隐约透露出更鼓的声音,让人感受到夜晚的肃穆与安详。

9.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词组,用来形容灯火映照下的夜晚景象。红色的烛光在微风中摇曳,映衬出周围环境的温馨与浪漫。温庭筠在《菩萨蛮》中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其中的“小山重叠金明灭”正是烛影摇红的绝佳注脚。

10. 寒夜

“寒夜”则多用于描写寒冷季节里的夜晚,给人一种冷峻而清冽的气息。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里的“寒夜”伴随着冰雪,显得格外冷峻。

夜晚的雅称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上的修辞,更是文化与情感的浓缩。它们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独特的夜晚。无论是黄昏还是深宵,无论是星夜还是寒夜,都蕴含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与魅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