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不勤的意思是什么四体不勤的意思简单介绍】“四体不勤”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微子》:“子路问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四体不勤”,但后人根据孔子的教诲,引申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说法,用来形容一个人懒惰、不劳动、不懂农事。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四体 | 指人的四肢(手、足) |
不勤 | 不勤劳、不劳动 |
四体不勤 | 形容一个人手脚不勤快,不从事体力劳动,生活懒散 |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务正业、只知享乐、不劳而获的人。
二、出处与背景
- 出处:虽非直接出自经典文献,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后人对孔子思想的延伸表达。
- 背景:在古代社会,劳动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农业劳动。孔子曾批评那些不参与劳动、只顾读书或享乐的人,认为他们缺乏实际生活经验,不接地气。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 示例 |
作谓语、定语 | 他从小娇生惯养,四体不勤,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 |
用于批评他人 | 这个年轻人整天无所事事,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懒惰成性、好逸恶劳、不劳而获 |
反义词 | 勤劳刻苦、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
五、总结
“四体不勤”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不劳动、不付出,只依赖他人或享受生活。它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批评,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劳动价值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劳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勤劳”依然是值得提倡的精神品质。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四体不勤 |
含义 | 手脚不勤快,不劳动 |
出处 | 非直接出自经典,源自孔子思想延伸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批评 |
近义词 | 懒惰成性、好逸恶劳 |
反义词 | 勤劳刻苦、吃苦耐劳 |
适用场景 | 批评懒惰、不劳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