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貌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貌”字常用于描述人的外貌、神态或事物的外表。许多成语中都包含“貌”字,用来形象地表达某种状态或性格特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貌”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貌”字在成语中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外表、神情或姿态。这些成语往往带有褒义或贬义,有的形容人外表俊美,有的则形容人虚伪做作。掌握这些成语不仅能丰富语言表达,还能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
二、带“貌”字的成语一览表
成语 | 解释 | 出处/来源 |
仪表堂堂 | 形容人相貌端正,气度不凡 | 《三国演义》 |
面貌全非 | 指事物或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 《红楼梦》 |
貌合神离 | 表面上关系好,实际上心怀异志 | 《左传》 |
假仁假义 | 装模作样,假装有仁爱之心 | 《水浒传》 |
顾影自怜 | 看着自己的影子,感到孤独自怜 | 《后汉书》 |
丰神俊朗 | 形容人风度翩翩,仪表出众 | 《红楼梦》 |
东施效颦 | 比喻盲目模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 | 《庄子》 |
貌是情非 | 表面看起来像,实际并非如此 | 《金瓶梅》 |
貌似亲热 | 看起来很亲近,实则另有企图 | 现代口语 |
貌寝心恶 | 外表丑陋,内心恶劣 | 《史记》 |
三、小结
以上列出的成语大多与“貌”相关,涵盖了从正面到负面的各种情感和态度。通过学习这些成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行为背后的文化含义。建议在日常阅读和写作中适当运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