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堵萧然的词语解释】“环堵萧然”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写简陋、冷清、荒凉的环境或生活状态。它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文言色彩,常用于描绘隐士、贫士的生活境况或特定的自然景象。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解释 |
环堵 | 四周的墙,形容房屋简陋、狭小,只有四面墙壁。 |
萧然 | 冷落、凄凉、寂静的样子。 |
整体含义:
“环堵萧然”形容房屋破旧、四周空荡,环境冷清寂寥,多用于描写简朴或贫困的生活环境,也常用来渲染一种孤寂、清苦的氛围。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家贫亲老,不为五斗米折腰,遂去官,闭门读书,环堵萧然。”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古文或文学作品中,表达一种安贫乐道、清高自守的精神境界。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环堵无闻、蓬门荜户、屋漏偏风 |
反义词 | 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热闹非凡 |
四、使用场景示例
1. 文学描写:
“他虽身处环堵萧然之室,却心怀天下,潜心著书。”
2. 人物刻画:
“这位老学者一生清贫,环堵萧然,却始终不改其志。”
3. 环境渲染:
“战乱之后,村庄环堵萧然,一片荒凉。”
五、总结
“环堵萧然”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不仅描述了物质上的简陋,更传达出一种精神上的淡泊与坚韧。在现代语境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创作或历史类文章中仍具有重要的表达价值。
通过了解这一词语的来源、含义及用法,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