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创作的一首山水诗,全诗描绘了作者在破山寺后禅院中所见的幽静景色,抒发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禅意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唐代山水诗中的佳作。
一、原文
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二、翻译
原文 | 翻译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清晨走进古老的寺庙,阳光照耀着高高的树林。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周围花木繁茂。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山间的景色让鸟儿欢欣,水中的倒影使人心境宁静。 |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 一切声音都沉寂下来,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回荡。 |
三、
《破山寺后禅院》通过描写清晨进入古寺后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宁静、幽美的禅院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山林、小径、禅房、花木、山光、潭影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
诗中“曲径通幽处”一句,成为后世广为传诵的经典名句,寓意人生之路虽曲折,但终将通向心灵的宁静与觉悟。而“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和谐统一的感悟。
最后两句“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更是将整个画面推向极致,表现出一种空灵、寂静的禅意境界,令人回味无穷。
四、作品赏析要点
要点 | 内容 |
题材 | 山水诗、禅意诗 |
风格 | 清新淡雅,意境深远 |
意象 | 古寺、高林、曲径、禅房、山光、潭影 |
主题 | 自然之美、禅意生活、内心宁静 |
名句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唐代山水诗的独特魅力,也能体会到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