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成玉磬穿林响玉磬是什么意思】一、
“敲成玉磬穿林响”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全诗为:
>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孩子在冬天用冰块制作成一种乐器,然后敲击它,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玉磬一样,声音穿过树林,令人惊叹。
其中,“玉磬”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形状像磬,但材质为玉石,音色清脆悦耳。在这里,诗人用“玉磬”来形容冰块被敲击时发出的声音,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二、表格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背景 | 作用/意义 |
敲成玉磬 | 形容敲击冰块发出的声音如同玉磬般清脆 | 杨万里《稚子弄冰》 | 比喻冰块敲击后的声响优美动听 |
穿林响 | 声音穿透树林,传得很远 | 同上 | 表现声音的清晰与传播力 |
玉磬 | 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多为玉石制成,音色清脆 | 中国古代乐器 | 用于比喻冰块敲击声的清脆悦耳 |
三、延伸理解
“玉磬”作为古代乐器,常用于宫廷或宗教仪式中,象征高雅与庄重。而诗人将“玉磬”的声音用来形容孩子玩耍时敲击冰块的声音,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体现了孩童天真烂漫的趣味。
这种写法不仅让读者感受到画面感,还通过比喻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性,使诗句更加生动、有感染力。
四、结语
“敲成玉磬穿林响”是一句极具画面感和音乐感的诗句,通过对“玉磬”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童趣的细腻观察。理解“玉磬”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