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虹文言文中的铄通什么

2025-09-15 18:46:54

问题描述:

虹文言文中的铄通什么,急!急!急!求帮忙看看这个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5 18:46:54

虹文言文中的铄通什么】在文言文中,“铄”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字,其含义丰富,常用于表达“光明”、“明亮”或“熔化”的意思。然而,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铄”也可能与其他字相通,尤其是在古籍或碑刻中,由于字体演变、音近或形近等原因,出现通假现象。

本文将围绕“虹文言文中的‘铄’通什么”这一问题,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可能的通假情况。

一、

“铄”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 光亮、明亮:如《诗经》中有“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虽未直接用“铄”,但“铄”有类似意义。

2. 熔化、烧灼:如“金就砺则利”,可引申为“铄”表示金属被加热融化。

3. 美好、光辉:常用于形容人德行或事物的美好。

在文言文中,“铄”有时会与“烁”“烁”等字通假,尤其在描写光芒、火光时更为常见。此外,在某些方言或古音中,“铄”也可能会与“烁”“烁”等字混用。

二、通假字对照表

原字 通假字 通假原因 出处/例句
音近、形近 《汉书·五行志》:“荧惑守心,天子之位危,荧惑者,火星也,其色赤,其光铄。”
音近、意近 《楚辞·九歌》:“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神所冯兮,乘赤虬兮从文王。”(注释中“铄”作“烁”)
形近、意近 《后汉书·王符传》:“光耀赫奕,辉映千里。”(部分版本中“熠”通“铄”)

> 注:以上通假情况多见于古籍校勘或注释中,实际使用中应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通假。

三、结语

“铄”在文言文中并非固定不变,其通假现象主要出现在音近、形近或义近的情况下。在阅读古文时,若遇到“铄”字难以理解,可结合上下文考虑是否为“烁”“烨”等字的通假。同时,建议参考权威古籍版本和注释,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准确性。

关键词:文言文、铄、通假字、烁、烨、古籍校勘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