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表总目查询】“平水韵”是中国古代诗词格律的重要依据之一,起源于宋代,因刊行于山西平水(今山西临汾)而得名。它将汉字按声调分为四类:平、上、去、入,并进一步按韵部归类,为诗词创作提供了规范的用韵标准。对于学习古诗文、研究古典文学的人来说,“平水韵表总目查询”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旨在对“平水韵表总目”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列出主要的韵部分类,便于查阅与理解。
一、平水韵概述
平水韵共分为106个韵部,按照声调分为:
- 平声:分为上平和下平,共57个韵部;
- 上声:25个韵部;
- 去声:29个韵部;
- 入声:15个韵部。
其中,平声部分最为常见,尤其在近体诗中使用广泛。上声、去声和入声则多用于词牌或古体诗中。
二、平水韵总目简要分类
以下为“平水韵表总目”的简要分类汇总:
声调 | 韵部数量 | 主要特点 |
平声 | 57个 | 最常用,分上平和下平,适合近体诗 |
上声 | 25个 | 多用于词和古体诗,音调较高 |
去声 | 29个 | 声调下降,常用于抒情表达 |
入声 | 15个 | 已在现代普通话中消失,但保留于古诗中 |
三、平水韵主要韵部一览表(节选)
以下为部分代表性韵部的名称及其所属声调,供参考:
韵部编号 | 韵部名称 | 声调 | 简要说明 |
1 | 东 | 平 | 常见韵部,如“风”、“空”等 |
2 | 送 | 去 | 多用于描写景物或情感 |
3 | 职 | 入 | 入声韵,如“石”、“直”等 |
4 | 语 | 上 | 较少使用,多用于词 |
5 | 梗 | 上 | 如“冷”、“领”等 |
6 | 纸 | 上 | 入声韵,如“纸”、“止”等 |
7 | 置 | 去 | 如“志”、“置”等 |
8 | 霁 | 去 | 如“霁”、“砌”等 |
9 | 肉 | 入 | 如“肉”、“褥”等 |
10 | 陌 | 入 | 如“陌”、“百”等 |
> 注:以上仅为部分韵部示例,完整列表可参考《佩文诗韵》或相关古籍资料。
四、结语
“平水韵表总目查询”不仅是诗词创作者的必备工具,也是研究古典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了解各韵部的归属与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古诗的用韵规律,提升作品的艺术性与规范性。
建议初学者结合具体诗词作品进行练习,逐步熟悉各韵部之间的搭配与转换,从而在创作中做到“依韵而作,合律而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