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山河出自于哪个点】“表里山河”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地理环境险要、易守难攻。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也在历史典故和地理描述中被广泛引用。那么,“表里山河”究竟出自何处?下面将从出处、含义、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
“表里山河”最早见于《左传》,是古代对地理形势的生动描述。其字面意思是“外有山川,内有河流”,形象地描绘了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的地理特征。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政治事件都发生在“表里山河”的地区,如晋国、秦国等。
该成语多用于形容一个地方地理位置优越,便于防守,也常用于比喻国家或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成语也被用来强调地理优势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二、信息汇总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表里山河 |
出处 | 《左传》 |
原文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
含义 | 外有山川,内有河流,形容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
使用场景 | 描述地理环境、军事防御、历史地理等。 |
历史背景 | 常用于春秋战国时期,指晋国等地的地理特点。 |
现代应用 | 强调地理优势,比喻国家或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
相关典故 | 晋国与秦国之间的战争、地理战略分析等。 |
三、结语
“表里山河”作为中国古代地理文化的重要表达,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军事和政治地理的重视。通过了解其出处和含义,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