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的原文及意思】在古代汉语中,“岷”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与地理意义的汉字,常用于地名或描述山川。以下是对“岷”的原文出处及其含义的总结。
一、原文出处
出处 | 原文内容 | 出处来源 |
《诗经·小雅·天保》 |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 《诗经》 |
《尚书·禹贡》 | “导河自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砥柱,又东至于孟津,过洚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 《尚书》 |
《水经注》 | “岷江,一名汶江,出蜀郡岷山,东南流,经成都,至犍为,入于江。” | 郦道元《水经注》 |
> 说明: “岷”字在古籍中多用于指代岷山或岷江,是古代重要的地理标志之一。
二、字义解释
字形 | 拼音 | 注音 | 本义 | 引申义 | 常见用法 |
岷 | mín | ㄇㄧㄣˊ | 山名,即岷山 | 地名、江名 | 岷山、岷江、岷州等 |
- 本义:岷山,位于今中国四川省北部,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山脉。
- 引申义:
- 指代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
- 在古代文献中也常用来泛指西南地区的山川地貌。
- 常见用法:作为地名使用,如“岷州”、“岷江”。
三、文化意义
“岷”字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1. 地理象征:岷山和岷江是古代巴蜀地区的重要自然屏障和交通要道,对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
2. 文学意象:在诗词中,“岷”常与“江”、“山”并用,表达壮丽山河或思乡之情。
3. 历史地位:在《尚书·禹贡》中提到的“导河自积石……至于岷山”,表明岷山在古代治水工程中的重要性。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字体 | 岷 |
拼音 | mín |
本义 | 山名(岷山)、江名(岷江) |
引申义 | 地名、地理标志 |
文化意义 | 古代地理、文学、历史的重要符号 |
常见组合 | 岷山、岷江、岷州 |
通过以上整理可以看出,“岷”字虽简单,却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了解中国古代地理与人文的重要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