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是什么意思】“罄竹难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旧唐书·李密传》,原意是把竹子用尽也难以写完,形容事情(多指罪行)非常多,无法写尽。现在常用来形容人的罪行极其严重,多得连竹简都装不下。
“罄竹难书”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的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事的罪行极其严重,数量庞大,难以一一列举。这个成语不仅强调了罪行的数量之多,还隐含着对行为的谴责和批评。在现代语境中,它常被用于新闻报道、文学作品或评论中,以突出某些行为的恶劣程度。
表格:关于“罄竹难书”的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罄竹难书 |
出处 | 《旧唐书·李密传》 |
原意 | 把竹子用尽也难以写完,形容罪行极多 |
现代用法 | 形容罪行极其严重,数量多,难以全部列举 |
词性 | 动词性成语(常作谓语) |
情感色彩 | 贬义 |
使用场景 | 新闻报道、文学作品、评论中,强调负面行为 |
近义词 | 数不胜数、罪大恶极、罄笔难书 |
反义词 | 积善成德、清白无罪、微不足道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罄竹难书”不仅是对数量的夸张表达,更是对行为性质的高度评价。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合适,避免过度使用造成语义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