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十里洋场】“十里洋场”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的词汇,常用来形容旧上海的繁华景象。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时代象征,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面貌。
一、
“十里洋场”原指上海老城区中外国租界一带的繁华商业区,因其规模广阔、建筑风格多元、外来文化浓厚而得名。这里的“十里”并非实际距离,而是形容其范围之广;“洋场”则指外国人开设的市场或区域。
在20世纪初至中期,这里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然而,“十里洋场”也常带有贬义,暗指殖民文化的渗透与本土文化的冲突。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词义 | 指上海旧时外国租界一带的繁华商业区,象征西方文化影响下的城市景象。 |
| 来源 | “十里”为泛指,形容范围广;“洋场”指外国人设立的市场或区域。 |
| 时间背景 | 主要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尤其是民国时期。 |
| 地理位置 | 上海法租界、英租界及公共租界一带,现为黄浦区核心区域。 |
| 特点 | 建筑风格多样(如石库门、西式别墅)、商业繁荣、文化交融、娱乐场所众多。 |
| 文化意义 | 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近代上海的缩影。 |
| 社会评价 | 既有繁荣景象,也隐含殖民色彩与社会矛盾,常被文学、影视作品引用。 |
| 现代意义 | 现多用于怀旧或讽刺,表达对过去时代的回忆或批判。 |
三、结语
“十里洋场”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区域,更是历史变迁的见证。它承载着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种种故事,是研究城市文化、社会变迁的重要切入点。了解“十里洋场”,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那个时代的风貌与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