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的而是什么意思】“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人生阶段的总结。其中“三十而立”的“而”是一个文言虚词,在这里起到连接作用,表示时间或条件的过渡。
一、
在“三十而立”中,“而”字并不具有独立的实际意义,而是起到语法上的连接作用,表示“到了……的时候”。整句的意思是“到了三十岁,能够有所成就,自立于世”。
“而”在古汉语中常用于句中或句尾,表示承接、转折、递进等关系。例如:
- “学而时习之”(学习并且时常复习)
- “敏于事而慎于言”(做事敏捷,说话谨慎)
因此,“三十而立”的“而”是典型的文言虚词,用以连接前后两个部分,表达时间与状态之间的关系。
二、表格总结
词语 | 含义 | 在句中的作用 | 例句 | 说明 |
而 | 文言虚词 | 连接作用,表示时间或条件的过渡 | 十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不具实际意义,起语法衔接作用 |
三十 | 年龄阶段 | 表示年龄 | 三十而立 | 指人到三十岁 |
立 | 自立、确立 | 表示个人成就或社会地位 | 三十而立 | 意指能自立于社会,有所成就 |
三、结语
“三十而立”的“而”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主要用于连接时间与状态,使句子结构更紧凑、语气更自然。理解“而”的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文的表达方式和思想内涵。在现代汉语中,“而”虽然仍有使用,但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