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章原文及翻译】《民为贵章》出自《孟子·尽心下》,是孟子关于治国理念的重要论述之一。该章强调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体现了孟子以民为本的政治哲学。以下是对该章的原文、翻译及核心内容的总结。
一、原文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以为诸侯,得乎诸侯以为大夫。”
二、翻译
孟子说:“百姓是最宝贵的,国家其次,君主最轻。因此,得到百姓的支持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的信任才能成为诸侯,得到诸侯的信任才能成为大夫。”
三、
孟子在这一章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理念: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而非君主或政权本身。他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天生的,而是建立在人民支持的基础上。如果君主失去民心,就失去了统治的合法性。
这一思想与后来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异曲同工之妙,强调了人民的力量和重要性。
四、关键点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孟子·尽心下》 |
| 核心观点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政治理念 | 以民为本,君权来自民授 |
| 君主地位 | 不是至高无上,需得民心 |
| 国家基础 | 建立在百姓支持之上 |
| 对后世影响 | 强调民本思想,影响古代政治理念 |
五、现实意义
“民为贵”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也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启发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制定政策、推动发展时,应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民生福祉,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结语
《民为贵章》虽短,却蕴含深刻的政治哲理。它不仅反映了孟子的思想高度,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政治智慧。在今天,这一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