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林是什么意思】“木秀于林”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子罕》:“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莫知而止。”后人引申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意思是:树木高出树林,风就会吹打它。比喻一个人如果才华出众、出类拔萃,往往会遭到他人的嫉妒和排挤,甚至招致不幸。
“木秀于林”原意是指树木高出树林,容易受到风的打击。后来引申为一种人生哲理,表示那些才华横溢、表现突出的人,往往容易成为他人攻击或嫉妒的对象。这句话常用来提醒人们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要注意低调做人,避免树大招风。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木秀于林 |
| 出处 | 《论语·子罕》(引申) |
| 原意 | 树木高出树林,易受风摧 |
| 引申义 | 才华出众者易遭嫉妒与排挤 |
| 使用场景 | 提醒人要低调、谨慎行事 |
| 哲理含义 | 高调易惹祸,谦逊可保全 |
| 现代应用 | 用于劝诫、警示、分析人际关系 |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清晰地解释了“木秀于林”的含义,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