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病机十九条》是极为重要的经典内容之一,它由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提出,是对疾病发生机制的高度概括和归纳。这些条文以简练的语言阐述了各种疾病的本质及其病理变化规律,为后世医家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原则。
以下是《病机十九条》的原文:
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三、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四、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五、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六、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七、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八、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九、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十、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十一、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十二、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十三、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十四、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十五、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十六、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十七、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十八、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十九、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以上便是《病机十九条》的全部内容。这一理论体系不仅揭示了疾病的发生机制,还强调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对于现代中医临床实践仍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条文的学习与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疾病的本质,提高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