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又东迳黄牛山译文】《江水又东迳黄牛山》是《水经注》中的一段文字,描述了长江流经黄牛山一带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景观。这段文字语言简练、描写生动,展现了古代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与文学表达。
一、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主要讲述了长江在流经黄牛山时的地形变化、水流特征以及当地的自然风光。文中提到江水东流经过黄牛山,山势险峻,江水湍急,岸边有黄牛岩,传说中有神兽黄牛出没,增添了神秘色彩。此外,还提及了山下居民的生活状况和当地的风俗习惯,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 | 长江继续向东流经黄牛山 |
山下有石,状若黄牛 | 山脚下有一块石头,形状像一头黄牛 |
俗传神物所居 | 传说这里是神灵或奇异生物居住的地方 |
水急多石,行舟者惮之 | 江水湍急且多岩石,船夫都感到畏惧 |
山形如牛,故曰黄牛山 | 山的形状像牛,因此称为黄牛山 |
民间有谚:黄牛不走,江水不流 | 民间流传着“黄牛不走,江水不流”的说法 |
今观其势,诚有其理 | 现在看它的形势,确实有道理 |
三、分析与理解
这段文字虽然篇幅不长,但包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和文化内涵。作者通过对江水、山形、石状的描写,展现出黄牛山的独特地貌。同时,引用民间传说和谚语,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历史感。
从文学角度看,《江水又东迳黄牛山》语言简洁明了,描写生动形象,体现了《水经注》作为古代地理志书的特色。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记录,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敬畏。
四、结语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是一篇兼具地理知识与文学价值的短文,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黄牛山一带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情。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地理环境,也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