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貉的意思】“一丘之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同一类人或事物,通常带有贬义。这个成语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原意是说同一座山上的狐狸,虽然形态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同类,比喻彼此之间没有多大差别,都是坏人或同类。
在现代使用中,“一丘之貉”多用来讽刺那些行为不端、品质低下的人,指出他们虽然表面不同,但本质相似,属于同一类人。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同类相从”的观念,带有一定的批评意味。
一丘之貉意思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丘之貉 |
拼音 | yī qiū zhī hé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 |
基本含义 | 同一类人或事物,多指坏人或品质低劣者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表示同类相从、无甚差别 |
近义词 | 同流合污、狼狈为奸、一模一样 |
反义词 | 良莠不齐、泾渭分明、与众不同 |
例句 | 这些贪官污吏,不过是“一丘之貉”,都是一样的腐败。 |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一丘之貉”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它提醒人们,在面对某些群体时,不应只看表面差异,而应关注其本质是否一致。同时,这一成语也警示我们,不要与不良之人同流合污,保持自身的清白和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