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纳字成语】在汉语中,“纳”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常用于表达“收容、接纳、纳入”等含义。许多成语中也包含了“纳”字,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体现了汉语文化的深厚底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有纳字成语”,并对其含义进行了简要总结。
一、常见带有“纳”字的成语总结
成语 | 含义 | 出处或用法 |
纳言 | 接受忠告、劝谏 | 《尚书》中有“纳言”一词,指接受臣下的建议 |
纳谏 | 接受规劝 | 多用于君主听取臣子意见 |
纳污 | 收受贿赂 | 指官员贪污受贿,贬义词 |
纳宠 | 收养妾室 | 古代多用于男子收养妾室 |
纳凉 | 躲避炎热 | 夏天乘凉的行为 |
纳税 | 缴纳赋税 | 现代常用词,指向国家交纳税款 |
纳士 | 收留贤士 | 多用于君王招揽人才 |
纳履 | 穿鞋 | 古代文言中表示穿鞋的动作 |
纳贡 | 向上级进献礼物 | 多用于古代诸侯向朝廷进贡 |
纳新 | 接纳新人 | 常用于组织或团体吸纳新成员 |
二、成语使用特点分析
1. 多用于正式场合
许多含有“纳”字的成语多见于古代文献或正式书面语中,如“纳言”、“纳谏”等,体现出一种庄重的语言风格。
2. 多与政治、管理相关
如“纳谏”、“纳士”、“纳贡”等,均与政治、治理有关,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力和人才的重视。
3. 部分成语已融入现代生活
如“纳税”、“纳凉”等,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说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三、结语
“纳”字虽然简单,但在成语中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古至今,这些成语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在现代语境中继续发挥着作用。了解这些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演变和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