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鹂字读音及解释】“鹂”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字,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字的含义和用法,以下将从读音、字义、常见词语以及相关诗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读音与基本解释
“鹂”字的拼音是 lí,声调为第二声(阳平)。在汉语中,“鹂”通常用来指一种鸟类,尤其是黄鹂鸟。
字符 | 拼音 | 声调 | 部首 | 总笔画 | 五笔编码 | 释义 |
鹂 | lí | 第二声 | 鸟 | 16 | JGKL | 黄鹂鸟的简称,常用于文学作品中 |
二、字义详解
“鹂”字主要表示一种鸟类,即黄鹂,也称“黄莺”。这种鸟羽毛鲜艳,叫声清脆,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象征着春天、美好和自然的和谐。
- 字形结构:由“鸟”字旁和“离”组成,表示与鸟类有关。
- 引申义:在文学中,“鹂”常被用来比喻美妙的声音或优美的景色。
三、常见词语与例句
词语 | 释义 | 例句 |
黄鹂 | 一种羽毛呈黄色的鸟类,鸣声悦耳 | 春日里,黄鹂在枝头欢叫,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
鹂鸣 | 黄鹂的鸣叫声 | 鹂鸣声声入耳,仿佛在诉说春天的故事。 |
鹂语 | 形容黄鹂的叫声优美动听 | 鹂语如歌,令人陶醉。 |
四、诗词中的“鹂”
“鹂”字在古典诗词中常出现,多用于描绘春景或自然之美。以下是几个例子:
-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生机,黄鹂的鸣叫与翠绿的柳树相映成趣。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虽未直接提到“鹂”,但诗中所写的春景与黄鹂的活动场景极为相似。
五、总结
“鹂”字虽然不常用,但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象征意义。它不仅代表了一种美丽的鸟类,还常常承载着人们对自然、春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鹂”字的读音、含义及文化背景。希望这篇总结能够帮助你在学习或写作中更加准确地使用这个字。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生僻字或汉字文化,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