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且过意思】“得过且过”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种对生活或工作态度较为消极、不求进取的状态。它表达的是一种“只要能勉强维持现状,就不过分追求”的心理状态。
一、
“得过且过”出自古代文言文,原意是指人在困境中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后来引申为一种缺乏上进心、对事情不积极应对的态度。这种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表现为对工作的敷衍、对生活的随意、对目标的漠不关心等。
虽然“得过且过”有时被用来批评人的懒惰和不负责任,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把握好“度”,避免因过度放任而影响个人发展。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得过且过 |
拼音 | dé guò qiě guò |
出处 | 古代文言文中,后广泛用于现代汉语 |
基本含义 | 指人对生活或工作采取一种消极、不求进取的态度 |
引申意义 | 不求进步、满足于现状、缺乏责任感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懒散、不思进取的人或行为 |
负面评价 | 容易导致个人成长停滞,缺乏奋斗精神 |
正面解读 | 在某些情况下,可视为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
近义词 | 马马虎虎、敷衍了事、随遇而安 |
反义词 | 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精益求精 |
三、结语
“得过且过”虽是常见成语,但其背后所体现的生活态度值得深思。在现实生活中,适度的“得过且过”可以让人放松心情、减少压力;但如果长期以此为人生信条,则可能错失许多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因此,保持平衡的心态,既不过分苛责自己,也不轻易放弃努力,才是更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