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解释】《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著名诗作,写于他仕途不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时期。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张九龄(当时任宰相)的敬仰与希望得到引荐的心情。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自然景色的描写,也寄托了诗人内心的抱负与无奈。
一、诗歌原文: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二、
这首诗分为四联,结构清晰,情感层层递进:
1. 首联:描绘八月洞庭湖水势浩大,水面与天空连成一片,气势磅礴。
2. 颔联:进一步渲染洞庭湖的壮阔,水汽弥漫,波涛震撼岳阳城。
3. 颈联:表达诗人自己虽有抱负却无路可走,感到羞愧。
4. 尾联:以“羡鱼”作结,含蓄地表达希望得到张丞相的提携。
整首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是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三、表格总结
部分 | 内容 | 表达情感 |
首联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描绘洞庭湖的广阔与壮美,展现自然之壮丽 |
颔联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进一步渲染湖水的雄伟气势,增强画面感 |
颈联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表达诗人欲有所作为却无门路的无奈与自责 |
尾联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含蓄表达对张丞相的敬仰与希望被赏识的心情 |
四、创作背景简述
孟浩然一生未入仕途,但心怀报国之志。此诗作于他游历洞庭湖时,正值唐玄宗开元年间,张九龄为相,孟浩然希望通过此诗向张九龄表达自己的才学与愿望,希望得到引荐。因此,诗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的感慨。
五、艺术特色
- 借景抒情:以洞庭湖的壮阔景象映衬诗人内心的情感起伏。
- 含蓄委婉:不直接表达求仕之意,而是通过“羡鱼情”等意象暗示。
- 语言凝练:四句一联,节奏分明,意境深远。
六、结语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情诗。它展现了孟浩然对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他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这首诗在唐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情怀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