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什么意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句中国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宁愿保持高尚的气节和尊严而牺牲生命,也不愿为了苟且偷生而失去人格和原则。这句话强调了对信念、操守和尊严的坚持,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宁死不屈”的精神。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原意是宁愿像美玉一样破碎,也不愿像陶器一样完整地保全自己。后来被引申为一种崇高的道德选择,表示一个人在面对压迫、诱惑或危险时,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放弃自己的信仰和人格。
这句成语常用于赞扬那些有骨气、有原则的人,尤其是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身上,如文天祥、岳飞等,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或正义而英勇就义,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出处 | 《北齐书·元景安传》 |
字面意思 | 宁愿像玉一样破碎,也不愿像瓦片一样完整地保存自己 |
引申含义 | 坚持气节、尊严,宁愿牺牲生命也不愿苟且偷生 |
使用场景 | 赞扬有骨气、有原则的人;描述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的行为 |
适用对象 | 英雄人物、有理想追求的人、坚守道德底线者 |
精神内涵 | 崇尚气节、尊严、信仰高于生命 |
历史例子 | 文天祥、岳飞、苏武等忠贞之士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在面对压力、诱惑时保持自我,不随波逐流 |
总结: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某些关键时刻,选择尊严和信念比选择生存更为重要。虽然现实中并非所有人都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但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敬仰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