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计分别是哪些】在中国古代的兵法与谋略中,“三十六计”是一套非常著名的策略体系,广泛应用于军事、政治、商业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博弈与应对。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战争和处世的深刻理解,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三十六计”的具体内容,以下将对这三十六个计策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三十六计简介
“三十六计”并非出自同一部著作,而是后人根据《孙子兵法》和其他古代兵书整理归纳而成的一套战术策略。这些计策分为六类: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涵盖了从主动进攻到被动防守的各种策略。
二、三十六计列表(附简要说明)
| 序号 | 计策名称 | 简要说明 |
| 1 | 胜战计 | 主动出击,以强胜弱,先发制人。 |
| 2 | 围魏救赵 | 攻打敌人的要害,迫使敌人撤兵救援。 |
| 3 | 借刀杀人 | 利用他人之手打击敌人,自己不直接参与。 |
| 4 | 以逸待劳 | 养精蓄锐,等待敌人疲惫时再发动攻击。 |
| 5 | 声东击西 | 表面上做出一个动作,实际目的是另一个方向。 |
| 6 | 无中生有 | 故意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
| 7 | 暗度陈仓 | 借口转移注意力,实则暗中行动。 |
| 8 | 笑里藏刀 | 表面友好,实则暗藏杀机。 |
| 9 | 顺手牵羊 | 在敌人混乱时趁机夺取利益。 |
| 10 | 打草惊蛇 | 试探敌人虚实,防止被反咬一口。 |
| 11 | 借尸还魂 | 利用已失败的事物重新起死回生。 |
| 12 | 调虎离山 | 引诱敌人离开据点,便于攻击。 |
| 13 | 釜底抽薪 |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断绝敌人的后路。 |
| 14 | 混水摸鱼 | 在混乱中获取利益。 |
| 15 | 金蝉脱壳 | 脱身之计,假装撤退或放弃,实则另有图谋。 |
| 16 | 指桑骂槐 | 借题发挥,表面上批评一个人,实则指向另一个人。 |
| 17 | 趁火打劫 | 在敌人遭遇困难时乘机攻击。 |
| 18 | 偷梁换柱 | 暗中替换关键事物,达到目的。 |
| 19 | 按兵不动 | 观察局势,不轻举妄动。 |
| 20 | 抛砖引玉 | 用小利引诱敌人,从而获得更大的收获。 |
| 21 | 空城计 | 故意暴露弱点,让敌人产生疑虑而不敢进攻。 |
| 22 | 苦肉计 | 自残或装伤,博取敌方信任,以便实施计划。 |
| 23 | 连环计 | 设计多层陷阱,层层递进,使敌人无法逃脱。 |
| 24 | 走为上计 | 无法取胜时,选择撤退保存实力。 |
| 25 | 假道伐虢 | 借道于他国,实际上是为了消灭另一个国家。 |
| 26 | 偷梁换柱 | 同第18计,表示利用手段更换核心内容。 |
| 27 | 隔岸观火 | 保持中立,看别人争斗,伺机而动。 |
| 28 |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 用敌人的方法对付敌人。 |
| 29 | 反客为主 | 反转局势,掌握主动权。 |
| 30 | 落井下石 | 在敌人已经失败的情况下,进一步打击。 |
| 31 | 声罪致讨 | 声称对方有罪,借机出兵讨伐。 |
| 32 | 闭门羹 | 拒绝对方请求,使其无功而返。 |
| 33 | 走为上计 | 同第24计,强调撤退的重要性。 |
| 34 | 以退为进 | 表面退让,实则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
| 35 | 破釜沉舟 | 绝境中背水一战,激发斗志。 |
| 36 | 毛遂自荐 | 主动请缨,表现自己的能力。 |
三、总结
“三十六计”不仅是古代战争智慧的结晶,更是一种生活中的处世哲学。无论是面对竞争、谈判,还是处理人际关系,都能从中汲取灵感。虽然有些计策带有欺骗性,但在特定情境下,它们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表格和简要说明,相信大家对“三十六计”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