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背景故事简介】《满江红》是南宋著名词人岳飞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以其激昂悲壮、充满爱国情怀的风格流传千古。这首词不仅展现了岳飞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敌人的愤恨,也反映了当时南宋朝廷内忧外患、主战派与主和派斗争激烈的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总结
北宋末年,金国崛起,多次南侵,最终导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宋高宗赵构在江南重建政权,建立南宋。然而,南宋朝廷内部对于是否继续北伐收复失地存在严重分歧,主战派以岳飞为代表,主张积极抗金;而主和派则倾向于与金国议和,以保全江南半壁江山。
岳飞作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率领岳家军屡次击败金军,收复失地,深得百姓爱戴。然而,由于政治斗争和权臣秦桧的陷害,岳飞最终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二、《满江红》创作背景
《满江红》创作于岳飞北伐期间,具体时间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是在他率军北上收复中原之际。此时,岳飞面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的现状,心中充满悲愤与不甘,遂写下此词,抒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敌人仇恨的强烈情感。
三、《满江红》内容简述
《满江红》全文如下:
>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全词气势磅礴,情感激越,表达了岳飞对国家的忠诚、对敌人的痛恨以及对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
四、背景故事总结表
| 项目 | 内容 |
| 作品名称 | 《满江红》 |
| 作者 | 岳飞(南宋) |
| 创作时期 | 北伐期间(具体年代不详) |
| 背景历史 | 北宋灭亡,南宋建立,金国入侵,主战与主和派斗争激烈 |
| 主题思想 | 爱国情怀、抗金决心、对敌人的仇恨、对国家的忠诚 |
| 词风特点 | 激昂悲壮、气势恢宏、情感真挚 |
| 历史影响 |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之一,激励后世无数仁人志士 |
| 岳飞结局 | 被秦桧等人诬陷,含冤而死 |
五、结语
《满江红》不仅是文学上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它承载着岳飞的忠魂与民族的气节,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铭记历史、热爱祖国。通过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我们更能体会到这首词的深刻意义与永恒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