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子道涸溪原文及翻译】一、
《盲子道涸溪》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列子·说符》,讲述了一个盲人通过触觉判断河流干涸,并带领众人穿越干涸的河床,最终成功抵达目的地的故事。这则寓言寓意深刻,强调了依靠自身能力、不盲从他人、勇于实践的重要性。
故事中,盲人虽然看不见,但他凭借敏锐的感知和经验,判断出河水已经干涸,从而引导众人顺利通过。这一行为在当时被一些人质疑,但最终证明了他的正确性。故事不仅赞扬了盲人的智慧和勇气,也提醒人们不要轻视他人的能力,尤其是那些看似“不利”的人。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盲子行于途,遇涸溪,欲渡之。 | 一个盲人在路上行走,遇到一条干涸的溪流,想要渡过它。 |
| 问路人曰:“此溪可渡乎?” | 他向路人问道:“这条溪可以渡过吗?” |
| 盲子曰:“吾目虽不见,然吾手知之。” | 盲人说:“我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但我用手能知道。” |
| 乃涉之,果无水。 | 于是他涉水而过,果然没有水。 |
| 众皆笑之。 | 众人嘲笑他。 |
| 后数日,雨至,水暴至,人皆溺。 | 几天后,下雨了,水突然上涨,人们都被淹死了。 |
| 众乃服其先见。 | 众人这才佩服他的远见。 |
三、启示与思考
《盲子道涸溪》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 不要以貌取人:盲人虽目不能视,却有独特的感知方式,不应因其生理缺陷而否定其能力。
- 实践出真知:盲人不是凭空猜测,而是通过实际体验得出结论,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
- 独立判断:面对外界的质疑,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体现出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
- 预见性与智慧:他能在别人未察觉时发现问题,说明真正的智慧往往来自对细节的观察和积累。
四、结语
《盲子道涸溪》不仅是一个关于盲人的故事,更是一则关于智慧、勇气与判断力的寓言。它告诉我们,在面对未知时,不应轻易放弃自己的判断,也不应忽视他人的独特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眼睛”,只是看问题的方式不同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