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朽木】“朽木”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形容已经腐烂、失去使用价值的木材。但在文学、哲学甚至人生观中,“朽木”往往被赋予更深层的含义,象征着无法挽救的人或事物。本文将从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两个方面对“朽木”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定义与内涵。
一、字面意义
“朽木”指的是因时间久远、受潮、虫蛀或自然老化而变得松软、腐烂的木材。这类木材通常不再适合用于建筑、家具等用途,容易断裂或失去结构稳定性。
- 特点:质地松散、易碎、颜色变暗、有霉味
- 用途:一般不再用于实用目的,可能作为燃料或堆肥材料
二、引申意义
在文化和思想层面,“朽木”常被用来比喻那些思想僵化、无法接受新观念、或者行为不端、难以改变的人。这一用法常见于古代典籍或现代教育语境中。
- 出处:如《论语》中孔子曾说:“朽木不可雕也”,意指某些人已无可救药。
- 象征意义:代表顽固、堕落、无用或不可救药的状态
- 应用领域:常用于批评、教育、文学创作中
三、总结对比表
| 项目 | 字面意义 | 引申意义 |
| 定义 | 腐烂、失去使用价值的木材 | 思想或行为不可救药的人 |
| 特点 | 松软、易碎、发霉 | 顽固、堕落、无用 |
| 用途 | 燃料、堆肥 | 批评、教育、文学隐喻 |
| 出处 | 日常生活、建筑 | 古代典籍、现代文化 |
| 象征含义 | 无用、衰败 | 无法改变、不可救药 |
四、结语
“朽木”既是现实中的物质现象,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比喻。它提醒我们,无论是木材还是人,若不能及时修复或更新,最终都会走向衰败。因此,面对问题时,应及时反思与调整,避免成为“朽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