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出处及释义】“式微式微,胡不归”出自《诗经·邶风·式微》。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归乡的渴望,情感深沉,语言质朴,是《诗经》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
一、原文节选:
> 式微式微,胡不归?
> 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
二、出处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诗经·邶风·式微》 | 
| 朝代 | 先秦时期(周代) | 
| 作者 | 不详(《诗经》多为民间歌谣,无明确作者) | 
| 风格 | 质朴、抒情、带有忧思情绪 | 
三、释义解析:
| 原文 | 释义 | 
| 式微式微 | 意思是“天色渐暗”,象征着时局衰微或人生困顿 | 
| 胡不归 | “为何还不回家?” 表达对归乡的迫切愿望 | 
| 微君之故 | 如果不是因为您的缘故(指君主或国家) | 
| 胡为乎泥中 | 为什么还要在泥泞中奔波? 表达对处境艰难的不满和无奈 | 
四、整体理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劳动者在夜幕降临之际,因劳作而疲惫不堪,内心充满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不满。他质问:“天黑了,为何还不回去?”并进一步表达出,如果不是为了君主或国家,自己何必忍受这样的艰辛。
五、文化意义:
“式微式微,胡不归”不仅是一句感叹,更是一种对生活困境的反思,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它也常被后人引用,用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对归乡的渴望。
六、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句子 | 式微式微,胡不归 | 
| 出处 | 《诗经·邶风·式微》 | 
| 含义 | 天色已晚,为何还不归家?表达对归乡的渴望与对现实的不满 |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代劳动者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追求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式微式微,胡不归”不仅是《诗经》中的经典诗句,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人生、家国、归宿的重要表达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