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之高阁是什么意思】“束之高阁”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把某件东西或某种想法放在一边,不再加以理会或使用。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文学、新闻和学术写作中也十分常见。
下面是对“束之高阁”的详细解释,并结合其用法和相关词语进行总结。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束之高阁 | 把东西放在高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或搁置一旁,不再过问。 |
二、来源与出处
“束之高阁”最早出自《晋书·王导传》:“此皆大雅,不可久留,宜束之高阁。”原意是将珍贵的物品放在高处保存,后来引申为对某些事物采取不重视、不处理的态度。
三、用法与语境
|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 描述某事被忽视 | 这个建议被领导束之高阁,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
| 表示某物长期不用 | 这台旧电脑早已被他束之高阁,几乎没再使用过。 |
| 比喻计划未实施 | 他的创业计划最终被公司束之高阁,未能落地。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置之不理、置若罔闻、搁置一旁 |
| 反义词 | 重视对待、积极实施、认真处理 |
五、注意事项
- “束之高阁”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
- 该成语带有一定贬义,通常用于批评对事情不够重视或缺乏行动力。
- 不可与“弃置不顾”等词混用,虽有相似之处,但语义略有不同。
六、总结
“束之高阁”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将某事或某物放置一旁、不予理睬的状态。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某些事物的冷淡态度,也常用于表达对计划、建议或物品的忽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的含义,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