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中,鲁迅的父亲患上的是一种中医诊断为“水肿”的疾病。然而,这种病症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并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鲁迅的父亲先后请来了几位所谓的“名医”,但这些医生开出的药方却充满了迷信色彩,比如用蟋蟀、平地木等奇特药材作为配方,甚至还有要求服用生化药物的建议。这些治疗方法不仅未能缓解病情,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痛苦。
其中提到的两位主要“名医”分别是陈莲河和一位未具名的“名医”。陈莲河是鲁迅笔下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表面上装作高深莫测,实际上却缺乏真正的医学知识。他利用患者家属的无知和对疾病的恐惧来牟取暴利,开出昂贵而无效的药方。另一位“名医”虽然没有详细的描写,但从鲁迅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他也未能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鲁迅通过对这两位“名医”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旧式医学体系的批判态度,并借此呼吁人们关注科学医学的发展。同时,文章还流露出作者对于父爱的怀念以及对自己未能挽救父亲生命的深深遗憾。
总之,《父亲的病》不仅仅是一篇关于疾病的故事,更是鲁迅先生对那个时代社会现状和个人情感的双重反思。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现代医学的进步成果,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与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