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手不释卷”是一个成语,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讲述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勤奋学习、不断进步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勤奋好学,读书从不放下书本。
一、故事总结
在古代,吕蒙原本是个武将,不擅长文墨,被人称为“吴下阿蒙”。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下,他开始认真读书,努力学习各种典籍和兵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学识大有长进,甚至让昔日的朋友鲁肃也刮目相看,感叹他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粗人。
这个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一个人只要肯下功夫,就能不断进步,改变自己。
二、关键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 主角 | 吕蒙(东吴名将) |
| 故事背景 | 吕蒙起初不喜读书,后经孙权劝说开始刻苦学习 |
| 核心寓意 | 勤奋学习可以改变人的命运,知识能提升个人能力 |
| 相关人物 | 孙权、鲁肃(吕蒙的朋友,后来对吕蒙表示赞赏) |
| 成语含义 | 手不释卷:手中总是拿着书本,形容人非常爱读书、学习不懈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热爱学习、坚持阅读,具有求知精神 |
三、总结
“手不释卷”的故事不仅展示了吕蒙个人的成长历程,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学习是无止境的,只要坚持不懈,任何人都能取得进步。这个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鼓励人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