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的意思是什么】“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长远后果的行为。这句话虽然字面意思看似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的哲理和警示意义非常深刻。
一、成语解释
- 焚林而田:意思是烧毁森林来打猎,这样虽然能迅速捕捉到动物,但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以后无法再有猎物。
- 竭泽而渔:意指排干池塘的水去捕鱼,虽然能一次捕获大量鱼,但池塘中的鱼资源将被彻底耗尽,未来再无鱼可捕。
两者合起来,比喻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是一种短视、破坏性极强的行为方式。
二、成语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孝行览》:“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林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这句话强调的是过度开发资源带来的严重后果,提醒人们要可持续发展,不能因一时之利而牺牲未来的生存基础。
三、现代应用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的行为常常体现在:
行为表现 | 含义 | 后果 |
过度砍伐森林 | 短期获取木材或土地 | 生态失衡,水土流失 |
滥捕滥捞 | 快速获取经济收益 | 生物资源枯竭,生态链破坏 |
工业污染 | 降低生产成本 | 环境恶化,健康风险增加 |
资源过度开采 | 短期经济利益 | 资源枯竭,未来不可持续 |
这些行为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带来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对环境、社会和经济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四、总结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
- 不要贪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
- 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 追求可持续发展,避免走“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
表格总结
成语 | 拼音 | 出处 | 含义 | 借喻 | 启示 |
焚林而田 | fén lín ér tián | 《吕氏春秋》 | 烧林打猎,短期得利 | 短视行为 | 不可持续 |
竭泽而渔 | jié zé ér yú | 《吕氏春秋》 | 排干池水捕鱼 | 破坏性行为 | 资源枯竭 |
整体含义 | —— | —— | 短期获利,长期受损 | 破坏性发展 | 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
通过理解这个成语,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认识古代智慧,也能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更加理性、长远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