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含义】“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全诗为:“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其中,“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整首诗中最为人熟知的一句。
“烟花”一词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形容春天的美景,也象征着繁华、热闹的景象。在“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烟花”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烟花”,而是指春日里繁花似锦、烟雾缭绕的美景,也隐含了扬州城在春天时节的繁荣与诗意。
一、
“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指的是春天扬州城的美丽风光和繁华景象。这里的“烟花”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焰火,而是对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的诗意描绘。它体现了古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扬州这座城市的赞美。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作者 | 诗句背景 |
烟花 | 春天的美景,繁花似锦,烟雾缭绕 | 《寄扬州韩绰判官》 | 杜牧 | 描写扬州春景及对友人的思念 |
三月 | 春天的月份,万物复苏,气候宜人 | —— | —— | 表示时间,暗示春日的美好 |
下扬州 | 前往扬州,表达对扬州的向往或回忆 | —— | —— | 古代文人常以扬州为理想之地 |
扬州 | 古代文化名城,风景优美,经济繁荣 | —— | —— | 被誉为“天下扬州”,有“淮左名都”之称 |
三、延伸理解
“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如今,这句诗依然被广泛引用,用于形容春天的美景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现代语境中,“烟花三月下扬州”也可以引申为一种生活态度——在繁忙中寻找诗意,在喧嚣中感受宁静。无论是旅行、写作,还是简单的闲适生活,这句话都能引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