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的意思翻译】一、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描写红军在长征途中突破娄山关的激烈战斗场景。这首词不仅展现了革命者的英勇无畏,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全词通过描绘战场的肃杀氛围、战士的英勇奋战以及胜利后的豪情壮志,表达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同时,词中也流露出对牺牲将士的怀念与敬仰。
二、意思翻译与结构解析
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注释与理解 |
忆秦娥·娄山关 | 《忆秦娥·娄山关》 | 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描写红军突破娄山关的战斗情景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 西风猛烈,天空中大雁鸣叫,清晨的月亮洒下寒霜。 | 描绘战斗前的肃杀气氛,营造紧张感 |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 清晨的霜和月亮,马蹄声杂乱,军号声低沉。 | 表现战地环境艰苦,士兵疲惫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红军不惧远征的艰难,千山万水都只是平常事。 | 展现红军坚韧不拔的意志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五岭山脉像细小的波浪,乌蒙山如泥丸般滚动。 | 用比喻手法形容山川险峻,红军视之为小事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金沙江的水拍打着高耸的山崖,大渡桥上的铁索冰冷。 | 表现红军在不同地形中的战斗经历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更令人高兴的是岷山的千里积雪,三军过后笑逐颜开。 | 表达胜利后的喜悦与希望 |
三、整体解读
《忆秦娥·娄山关》不仅是对一次具体战役的记录,更是对红军精神的颂扬。毛泽东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主义完美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豪迈气概。
这首词语言凝练,意象鲜明,既有历史的真实感,也有艺术的感染力,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四、结语
《忆秦娥·娄山关》作为一首具有历史意义的诗词,不仅记录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战斗,更体现了革命者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它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