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薄之力的意思】“绵薄之力”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常用于表达自己能力有限,但愿意尽其所能去帮助他人或完成某项任务。这个词语多用于谦辞,表示自己虽力量微小,但仍愿尽力而为。
一、
“绵薄之力”出自古代汉语,字面意思是“微弱的力量”。在现代汉语中,它常用于表达一种谦逊的态度,表示自己虽然能力有限,但仍然愿意尽最大努力去协助别人或完成某件事。这个词通常出现在正式或半正式的场合,如书面语、演讲、书信等。
“绵薄之力”具有以下特点:
- 谦逊性:强调自己能力有限,避免显得自大。
- 责任感:即使力量微小,也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
- 礼貌性:在表达帮助时使用,显得更加得体和尊重对方。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绵薄之力 |
| 出处 | 古代汉语(具体出处不详) |
| 字面意思 | 微弱的力量 |
| 现代用法 | 表达自己能力有限但仍愿尽力帮助他人 |
| 使用场景 | 正式或半正式场合,如书面语、演讲、书信等 |
| 情感色彩 | 谦逊、礼貌、责任感 |
| 近义词 | 一点心意、微不足道的帮助 |
| 反义词 | 全力以赴、巨大贡献 |
| 使用注意 | 多用于自我谦虚,不宜用于夸赞他人 |
三、使用示例
1. 书面语:
“我虽能力有限,但愿尽绵薄之力,协助贵公司完成此次项目。”
2. 口语表达:
“这次活动能顺利进行,全靠大家的绵薄之力。”
3. 感谢语: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哪怕只是绵薄之力,也让我倍感温暖。”
四、结语
“绵薄之力”虽然字面上是“微弱的力量”,但在实际使用中却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责任感。它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愿意付出、愿意担当。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谦逊而积极的态度依然值得提倡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