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炎炎似火烧原文】“赤日炎炎似火烧”出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是描写酷热天气的一句诗,常用来形容夏日阳光炽烈、天气酷热难耐。这句话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炎热,也反映了当时人物所处的艰难处境。
一、原文背景简介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讲述了北宋时期108位好汉聚义梁山泊、反抗官府的故事。第十六回中,杨志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途中遇到酷热天气,正是“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场景,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
二、原文内容
原文节选:
>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这四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的酷热和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三、与分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水浒传》第十六回 |
原文 |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
作者 | 施耐庵(《水浒传》作者) |
主题 | 描写酷热天气,反映社会不公与民生疾苦 |
意象 | 赤日、火烧、禾稻、农夫、公子王孙 |
表达手法 | 对比、拟人、白描 |
情感色彩 | 痛苦、无奈、讽刺 |
四、意义与影响
“赤日炎炎似火烧”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更是一种社会现实的写照。它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贫富差距悬殊的现象,体现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怀。此句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引用和传诵,成为描写夏日酷热的经典诗句。
五、结语
“赤日炎炎似火烧”虽短短八字,却蕴含深刻的社会寓意。它不仅是《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段,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与人性结合的典范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夏日的酷热,更能体会到作者对世事的洞察与悲悯。